【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抓好统战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展现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在党的领导下携手同心、共创伟业的良好风貌,进一步增强听党话、跟党走、与党同心奋斗的政治自觉,党委统战部开设黄师统战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党史•增进共识”专栏,引导全校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统一战线成员通过全面回顾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学习掌握统一战线在党的光辉历史中发挥的重要法宝作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敬请关注【学习党史·增进共识】之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联合战线
(1921年7月—1927年7月)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在西方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各民族的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进行了英勇斗争,并从斗争中觉醒和团结起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打倒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同国民党实行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掀起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关于“国民革命”的口号
国共合作是在“国民革命”旗号下进行的。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曾把他领导的斗争称为国民革命,但含义不清,目标也不甚明确,以后长期不再使用。1922年9月,陈独秀在《向导》第2期上发表《造国论》一文,提出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同“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任务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国民革命新的明确的政治内容。陈独秀指出:我们造国的程序是:第一步组织国民军;第二步以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第三步建设民主的全国统一政府;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
1923年5月,蔡和森在《向导》第23期发表《中国革命运动与国际之关系》的文章,对“国民革命”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殖民地国民革命运动的特性就是:一面打倒国内的封建势力,一面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在这种立场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所以可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合战线。从此,国民革命的口号风靡一时,深入人心。 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国民革命思想在全国范围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广泛传播开来,在大革命浪潮中发挥了唤起和团结民众的重大作用。
改组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前提条件是改组国民党。经过多次的严重挫折,孙中山在最后确定联俄联共的政策时,下决心以苏俄为榜样改组国民党。1922年9月,孙中山召开国民党首次改组会议,指定包括共产党员陈独秀在内的9人组成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对国民党党纲和总章进行修改。1923年元旦,孙中山发表《中国国民党改进宣言》,次日召开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公布党纲和总章,随后宣布国民党本部干部名单,其中共产党员陈独秀为本部参议,林祖涵(林伯渠)为总务部副部长。2月21日,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陆海军大元帅,第三次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10月,应孙中山邀请,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被孙中山聘为中国国民党组织训练员。至此,国民党改组进入实质性阶段。
10月19日,孙中山委任廖仲恺、汪精卫、李大钊、张继、戴季陶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24日,又委任廖仲恺、谭平山等9人为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李大钊等5人为候补执行委员,负责筹备改组工作。28日,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鲍罗廷被聘为顾问。
12月9日,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吾党此次改组,乃以苏俄为模范,企图根本的革命成功,改用党员协同军队来奋斗。国共合作建立过程中,共产党起了积极推进作用。党的各级组织做了许多思想工作,动员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加入国民党,宣传三民主义,积极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3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三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国民运动进行计划决议案》,指出,“国民运动是我党目前全部工作”,全党“当以扩大国民党之组织及矫正其政治观念为首要工作”。在广东、上海、四川、山东等地,努力扩大国民党组织;在政治上,根据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促使国民党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宣传及行动。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在中国国民运动中,比反军阀更为切要,军阀与帝国主义者有冲突时,吾人得助军阀以抗外人,断不可借外力以倒军阀。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图为孙中山等步出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它是中国国民党(包括它的前身兴中会、中国同盟会、国民党、中华革命党)30年历史上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165人,其中共产党员有23人。孙中山指定胡汉民、汪精卫、林森、谢持、李大钊5人组成大会主席团。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作了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经过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被称为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内容,“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主张民主自由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最重要的原则是,“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宣言还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大会通过《中国国民党章程草案》,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虽然国民党内部情况相当复杂,但它已经开始成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政策的重大胜利。
孙中山草拟的国民党一大人事安排名单
关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当选的24名中央执行委员中,有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于树德3人;在当选的17名候补中央委员中,有共产党员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林伯渠、韩麟符、沈定一、于方舟7人。 也就是说,共产党员共10人担任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或候补委员,约占总数的1/4。接着,国民党召开一届一中全会推选廖仲恺、谭平山、戴季陶为国民党中央常委,并决定成立中央党部。在中央党部所设的8个部中,共产党员谭平山任组织部长,林伯渠任农民部长,杨匏安、冯菊坡、彭湃、张善铭等分别担任组织、工人、农民、青年等部的秘书。3个中央党部执行部中,也安排共产党人担任负责人。
上海执行部有毛泽东、恽代英、邓中夏、向警予、罗章龙等;北京执行部有李大钊、于树德、褚松雪等;汉口执行部有林伯渠、李立三、林育南、项英等。由于孙中山的坚持,国民党一大后开始贯彻体现国共实行“党内合作”的新的组织路线。但是,国民党右派只在口头上不得不赞成,心里并不愿意执行。是否真正执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和章程,实际上成为后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的核心问题。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
(来源:微信号“统战新语(tongzhanxinyu)”)